那年夏天,我搬了家,我有了新名字,我親了一個女生
那年夏天,我說了謊,我穿上了男裝,而我也是個女生........
劇情講述洛兒因父親的關係搬到了新社區,就在好奇觀望社區小朋友時結識了麗莎,透過麗莎的關係讓
洛兒快速的融入新朋友中,隨著每日的遊戲相處,麗莎對洛兒開始出現微妙的情愫,可所有的小朋友都
不知道,這名穿著短衣短褲留著短髮稱自己為米克的洛兒是個....女孩!!
法國藝術電影,全片以小孩子的觀點論述,看看在性別模糊時期的男孩和女孩間的互動,整體輕鬆卻又
帶點緊張感,劇情簡潔不拖泥帶水的交代過程,透過影像看見了小女孩的青春記事。
既然由小孩子的觀點說電影,因此電影的主軸都圍在小孩子身上,由洛兒不經意又中性打扮開始,展開了
一段小女孩想打入男孩團體而隱藏自己的故事。
當然,故事的主角是小朋友,因此全片也充滿著孩子們的童言童語。
不管是洛兒與妹妹珍妮間的姊妹互動,或是與好友麗莎的微妙接觸,甚至是與一票小男孩間的嘻笑打鬧,
處處都有孩子們獨有的可愛想法,隨口說出的話語讓大人發噱,可小朋友卻能理解彼此的意思,開心的
對談,相當饒富童趣,也因此除了洛兒的隱藏身份外,整片洋溢著小朋友的歡笑與童語,算是電影中少
見的題材。
而且這作品中參與演出的小朋友除了幾位表現較為生硬外,洛兒、麗莎、珍妮以及那些小男生在在都演
得相當生動,甚至會讓我感覺不是演出來的,自然又融合的相處仿若他們就是這般的互動,尤其三位小
女孩們表現更是傑出。
洛兒演出了一個想與其他男孩一樣的神態,卻又百般的隱藏自身身份,在外頭與男孩們的互動要裝Man,
與麗莎的相處雖自然卻又得小心被識破,在家才能卸下男孩外貌,回歸她真實的女孩身份,這樣多重的
轉換卻看不出有何生硬或勉強感,只看到一個性別模糊的孩子在裝扮著屬於她/他的夏天。
而麗莎的角色就是孩子團體間有的公主形象,大家都喜歡漂亮又懂事的她,可偏偏她卻傾心洛兒,
兩人間的曖昧互動牽動著麗莎的心,也讓洛兒陷在成為男孩的奇妙感受中,麗莎表現出來的舉動使洛兒
更不知如何告訴她實情,也使她誤以為洛兒對她有著相同的情愫,事情才會演變到無法說出真相的地步。
麗莎的表現可圈可點,陷在傾慕中的小女孩感覺完整呈現,偷偷凝視的神情是如此曖昧,與洛兒相吻
時的甜蜜也展現出麗莎小女孩的動人模樣,生動又自然。
而洛兒的妹妹珍妮更是本片中最可愛的代表,呢喃般的童音說著偽大人的語調,不時又發出鈴鐺般清亮的
笑聲,讓人聽著也會跟著她一同發笑,十足是個可人的小女孩。與姊姊間的遊戲更是充滿著姊妹情誼,
依賴著姊姊,佩服著姊姊,全心的護著姊姊的神態也是相當可愛。
謊言是本作中最耐人尋味的地方,洛兒面對眾孩子時從沒說出自己是男是女,大家全憑著她的外表和
穿著來認定她是男孩,而洛兒自己似乎也熱衷於這樣的男孩裝扮,模仿起男孩的舉止和行為,而好強
的她在運動與打架方面更是遠勝一干孩子,因此對於還未邁入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來說,洛兒怎麼看都
是十足的男孩,這原本不是什麼謊言,只是一個女孩沒有說出自己性別罷了,但就在麗莎親吻洛兒後
事情開始起了變化,單純的不說破成了謊,面對麗莎的情意,洛兒迷惘卻也釐不清自己究竟怎麼會這樣,
因此保持現狀是最保險的作法,當然謊言就不斷延伸,直到揭穿的那一刻。
當謊言被揭開時讓我有種就讓她繼續扮下去又有何妨的念頭,即使這是錯誤的但這就是導演手法高明的地方,
把一件大人會認為是不對的事情由孩子的觀點來論述,經由孩子的呈現讓人感受到孩子的變化,進而去疼惜
她,或許導演也在開頭進場時就隱約透露出端倪,由父親讓洛兒掌方向盤開車前往新家的這一幕,看似是父親
對孩子的疼愛,可卻彷彿在預告這即將發生的危險,一不小心就可能釀災的危險。
TomBoy,原意便是指外在形似男孩的小女孩,導演在片名已經破題,而後又以影像去引導著觀眾,讓觀眾
利用孩子們的呈現去瞭解他所想要表達的意念,以生動自然的故事去表現出性別認同模糊的孩子心理,
也讓人看到在歡樂的背後,孩子們仍是有他們所要面對的真實,即使殘酷還是得認清,過去的夏天就跟隨著
謊言一同流逝......
導演以他獨特的電影手法來鋪寫他的作品,讓我看到一部清新又充滿意象的電影,時間雖僅有85分鐘,
卻很完整的交代整個情節,雖然最後真相揭開有股淡淡的消愁,可導演卻安排了洛兒的一抹微笑作結,
似乎也在說明一個新的開端就從這微笑展開。
整部電影相當童趣,對於孩子們的互動描繪得相當生氣盎然,實為特殊的小品電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*劇照來自 【開眼電影網】: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/
*【電影中文官網】:http://jointmovie.pixnet.net/blog